网球被谁带入中国?
1926年,上海《申报》上刊登的一则广告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网球训练班开学招生”; 开办培训机构的是一位名叫李惠堂的香港人,他当时是上海华商电灯公司的职员。李惠堂并不是第一个把网球带到中国市场的人——早在1873年,上海就出现了一个私人建立的网球场,但这是迄今为止可以考证的中国境内最早的网球场所。
1900年的《点石斋画报》中有一幅题为《洋球》的画,描写的似乎是英国留学生在上海打网球的场景:一个身穿西服、留着胡须的中年妇女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站在场边观战,而另一个看上去比较像孩子的男性球员正挥舞着球拍在场上奔跑,他们脚下散落着皮球和球拍,身边是一个看热闹的人群。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上海已经出现了很多家网球俱乐部。据1928年出版的《近代中国乒乓球篮球网球羽毛球运动沿革》一书记载,到这年夏天,上海的网球俱乐部已经“多达百余家”。这些俱乐部的会员以外国人或华侨为主,也有少量华人加入。 作为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兴体育运动,网球在早期深受外籍人士喜爱,而在这些网球场中档次最高、最受追捧的要数“花园网球场”——这个网球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条胡同里,周围全是高档住宅。
1924年《大公报》报道,“本市之有网球赛,已非一日,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每年夏秋之交由花园网球会所举办的比赛”。这座网球场据说由英国人建造并聘请法国教练执教,场地条件堪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