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足球适合中国吗?

黎生裙黎生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2012年做过调查和思考。 当时,中国的青训处于什么状态呢?以我所在的成都为例,市足协组织了一个全市范围内的U9联赛,参赛球队大概30来支,但是能够坚持完整比赛的,不到二分之一;能参加决赛的,更是不足五分之一。球员们的基本功有多差呢?传球绝大多数是脚弓推射或者大脚解围,停球绝大多数都是双脚离地垫球,过人绝大多数都是变向运球加突然加速,射门绝大多数都是踢出底线或高出横梁……

我们队是成人组,在青训赛场上几乎是虐菜,因为对手太菜了,我甚至担心这样会不会伤到这些小球员的自信心——结果恰恰相反,这些“天才”们在被碾压之后,反而更灰心丧气。整个比赛的过程和场面,让我这个业余球员都感觉非常羞耻。 当时我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国家的青训沦为菜市场?为什么同样的足球启蒙教育,在美国能够从小培养玩家的荣誉感,而在我国却只能培养球员的自卑感?为什么同样是对待青训事业,贝利在桑巴国度能受到如此崇高的礼遇,而武磊在象牙之塔却遭遇如此多的冷遇?

经过思考,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建设,二是群众基础。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青训的基础建设。这里我引用一位足球老前辈的话——“要搞青训,就得从娃娃抓起,而且是一抓到底!青训的基础设施、青训的训练体系、青训的竞赛体系,都得从头开始。这得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长时间去积累。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的青训要想扎实落地,必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专业的足球教练团队、系统的训练课程、合理的竞赛机制以及良好的保障机制等。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建设,青训才能根基稳固。

再来说说青训的群众基础。这里的群众基础,不是指某个城市某支球队球迷的数量,而是指一个城市参与到青训中的学员数量。如果一项运动的青训,仅仅停留在几个天资极佳的孩子身上,那么这项运动永远不可能普及。因为,没有大量普通学员的参与,精英教学只能是一个孤岛。只有当一个城市有着大量学员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形成一定的竞争梯队后,这个城市的青训才有可能搭建起来。

通过调研我发现,在当时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两个条件都不符合。 以成都为例,虽然成都有众多的业余足球俱乐部,也有大量的足球爱好者,但是能够真正参与青训课程,并且在青训机构接受专业化训练的球员,很少很少,大约十根手指都能数清楚(此处绝无反讽之意)。即使是有一些孩子受家庭影响,有踢足球的兴趣,但是在选择运动时,多数还是会选择篮球、乒乓球或是羽毛球。因为在这些项目的青训队伍里,可以找到很多玩伴。而在青训的队伍里,往往是三五成堆的孤傲。

于是,在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我国的青训就像无源之水,始终无法发展壮大。 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葡萄牙的青训时,我们能发现,青训之所以能在葡萄牙得以开展并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它有扎实的底层群众作为基础。正如贝利所说: “足球在我的祖国,就是大众的游戏。只要有一点绿草和一点空间,人们就几乎马上会踢起足球。我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有足够的热情,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球员。 “ 在这样的背景下,哪怕青训的人才选拔机制再怎么残酷,对球员的伤害再怎么巨大,因为其基础群众庞大,所以总有人在其中获益,并在这种高压下不断地自我进化。而那些没在其中获益的人,也会因为这种高压下的自我进化,不断被淘汰出局,新的获益者在更高一级的竞技场上不断涌现。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个国家对青训如何对待,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这个国家的体育传统,另一个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体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国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古代,除了少数贵族和文人,普通人是没有机会从事任何体育活动的。即使是今天,体育运动也总是和竞争、名次、锦标挂钩。而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体育运动是一项奢侈的活动。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连每天抽一个小时进行锻炼的身体耐性都没有。 中国是个重视学历和能力的社会,也是个推崇成功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下,很难想象青训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