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生胶如何起下旋?
我正胶,直板 起下旋,就是拉加转吧.... 所谓“下旋”,是相对于上旋而言的。在球板上施加旋转,目的是让球产生上下跳动(对击球者来说相当于减速)而不是左右摆动,这样能增加球在同水平运动时的运行距离也就是球速。因此要使球产生下降趋势并有一定速度,必须让拍子向下挥动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量。 所以我觉得题主所说的打生胶起下旋是指加转弧圈球吧。 这个技术动作其实跟正胶差不多,都是手指手腕发力。所不同的是因为生胶颗粒向上且软,所以摩擦力更大,产生的旋转就更加强劲一些而已。实际上大部分乒乓球爱好者都更容易掌握正胶打法,其原因就在于此。从动作结构上来说生胶打法的难度反而低于正胶。
首先,在来球的上升期(高抛发球也可以),吸球(不是彻底吸过来哦!否则就失去加转了!),然后迅速把球弹回去(这个弹字很重要!弹的速度和力度大于一般推挡或者横打,否则就失去加转了!)。 这就是最简单的加转弧圈了。多练练会找到感觉的。这里注意两点,一是膝盖不要抬得太高,二是手臂千万不要完全伸直,否则就会失去加转而变成普通弧圈了。
另外,现在大部分业余选手都会一些普通的削球技巧,这是削球板的特性决定的。如果削球时能够配合一点手腕的晃动,那就可以形成上旋削球或下坡球,这就给进攻带来了很大机会。不过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
生胶由于胶皮表面为长颗粒状且内含海绵,因此在用生胶打球的时候,无论怎样用力摩擦球都是很难制造出转球的。生胶击球时摩擦少、撞击多,击球速度快、落点长,尤其是推挤下旋球是生胶胶皮最大的特长。
制造下旋球的原理就是球过网后,球的高重心被击打而下重心,由于空气的阻力而产生回旋。
一、摩擦的时机。击下旋球的关键在于摩擦球的中下部,这是与台内其他技术的最大区别,一般来讲,我们台内技术的摩擦角度大概在15-90度之间,而我们生胶击球时的摩擦角度大概在135-180度之间,甚至有些长胶友台内下削时用的是270度。球的下部在空中有一个自然下落的趋势,因此我们在击中球的中下部时使此部分的下落趋势更大,制造下旋球。
二、引拍的路径。要保证击中球的中下部,就要求生胶长胶在引拍时比生胶击球的引拍低,因此我们在击球时由前向后的引拍有个向下移动的轨迹。而且在身体前倾角度适当的情况下,击球的左方上部向右前下部加速挥动。
三、击球的时机。球落台后下落的速度加速,击球时的最佳时机应比正胶略晚,大约在下降前期击球,这样才能保证击中球的中下部。
四、击球的注意事项。在击球的下降前期撞击球的中下部,击球瞬间手腕略勾。由于生胶是靠撞击为主,所以击球时要适当放松小臂和手腕,尽量以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向右前下方撞击以求更高的击球速度。由于生胶台内心切下旋球的速度很快,对拉球速度,因此我们在运用时可以加一板抢攻。
以上就是生胶在近台击打下旋球的方法,只要我们反复结合以上要点进行专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