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有出息吗?

高鑫禹高鑫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应该是问,打乒乓球出成绩(进国家队、打国际大赛)有希望吗? 我很负责地告诉你,有机会,但概率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认为的机会是进市级或者县级队,那我建议你放下这个念头,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因为能进市队或者县队的队员,绝对是万里挑一甚至千万分之一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以我所在的省队为例,每年的运动员选拔都有几千人参加,最终选出40人左右,一个地级市也就几个名额,竞争非常激烈。能够进入市级体育院校的人,基本都是从小在体育方面有着极高天赋的选手。

但如果你说的希望就是进省级队甚至是国家队,那我只能说你太幸运了! 以我所在的省队为例,每年省队会在全国选送几百名小孩进行测试,最终确定不到五十人的参赛队员。这五十人里有十多人都是退而求其次,本来可以进国家队集训的,却因为某些原因错过了。这五十人中会有几个天赋异禀,将来一定能出成绩的。但剩下的四五人,真的就是万里挑一,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每一个都是天赋异禀、能力超强的运动好手。

能走到这一步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参加过多次全省比赛或者全国少年儿童锦标赛,是各大体校的重点培养对象。这样的孩子在智力、体能和技巧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同龄人,并且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对于各种战术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即使是这样,要想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仍然是难如人意。以我本人为例,我和我同批进来的小伙伴,从12岁开始一起训练,一起参赛,共同经历了无数胜利和失败的痛苦与快乐,也一同进了省队,进了专业运动队。我们当中不少人比题主还小,但已经在省队待了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技术,再加上天分和勤奋,机会还是有的。可是到了国家队的选拔时,很多平时成绩比我们好的人反而没选上,一些平时成绩和我们差不多的队员却被选中。这就是机遇的问题,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练子涵练子涵优质答主

我国是一个乒乓大国,乒乓文化渗透到每个国人心中,大家对乒乓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而提到乒乓球,很多人的脑海中首先反应出来的就是“小女孩”、“软妹子”、“小媳妇”等标签。有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练乒乓,觉得练了乒乓球就会没有出息,会懦弱、没有血性...

一、乒乓少年,用努力击碎质疑

乒乓球是在我国十分流行的一项运动,我国是世界乒乓大国。从中国乒乓走出来的世界冠军数不胜数,马琳、张怡宁、王皓、丁宁、刘诗雯、许昕、马龙、樊振东等等。在世界乒坛,我国的乒乓少年一直叱咤风云。

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男双决赛在万众瞩目中展开,马龙与许昕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实现六连贯,大比分4:1,马龙/许昕战胜日本年轻组合,继2015年苏州世乒赛之后,再夺世乒赛男双冠军!

在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刚刚过了33岁生日的马龙4-2击败张继科,首次获得世锦赛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男队第19次捧得吉.盖斯特杯。

马龙不仅是在世锦赛上拿冠军,2015年10月7日,男乒世界杯在上海落幕,马龙在与樊振东的冠军之争中4-1获胜,继2012年之后再次捧起该赛事冠军奖杯。樊振东今年21岁,世界排名第二。此前两人交手中,樊振东只胜过一次。但在乒超联赛中,两人12次交锋樊振东赢了9次,所以此战樊振东并不是没有机会。在1/4决赛中击败奥恰洛夫后,樊振东豪气地喊出“拿冠军回家”。从最终结果上看,樊振东输在了“一朝一夕”的积淀。马龙说:“樊振东赢了我很多比赛,但我赢了最重要的那场。”

樊振东,2014年日本东京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成员、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团冠军、2014年乒超联赛总决赛冠军、2013年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男单冠军。2015亚锦赛、2015苏州世乒赛双料冠军、2015亚洲运动会乒乓球男团、男单、男双冠军、2016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男双冠军(与许昕搭档)、2016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2016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男子团体亚军,男子单打季军。

马龙说,“当世界冠军给了我很多机会,现在我有机会做这种表率和偶像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应该珍惜去做好自己,做好表率。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次机会,争取在每次机会中都做到最好,我觉得这样就问心无愧了。”在球场上,他们是对手,在场外,他们又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好朋友。“我非常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去进行比赛、训练,这样的环境会让我变得越来越好。有时候竞争特别激烈,这样更能激发我的斗志,让自己在能力方面有提高和突破。”

二、乒乓世界,用实力赢得天下

邓亚萍,出生于乒乓世家。她以顽强的作风和全面的技术著称,在近台采用积极凶狠的两面快速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擅长前三板,落点好,心理坚强,比赛中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爆发力。1988年正式选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1989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女团比赛,荣获冠军。自此,她囊括了乒乓球所有大赛的冠军,是乒乓球历史上大满贯选手之一。

她5岁起跟父亲邓绪忠学打球,8岁入选郑州市队,13岁入选国家二队,15岁入选国家一队,16岁参加第25届奥运会并获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再获女双和女单冠军。她是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运动员、第一个夺得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第一个连续两届夺得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

邓亚萍说,“你用什么方法去打乒乓球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

“人生在世,最可怕的是没有一个目标或者是没有一个追求,那才最可怕的。”

三、国球大典,用荣誉诠释未来

2017年1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