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杯哪里举办好?
1、经济因素。 作为商业体育比赛,经济收益是第一考虑的指标性数据。从经济角度来看,东道主的GDP总量越高,主办比赛的经济效益也就越丰厚;反之,则越惨淡。如2006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共有64场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达到65849人,为历届世界杯最高,直接带动了德国旅游和体育赛事相关产业的收入增长;而1990年意大利之夏,共吸引了732.5万球迷前往现场观看比赛,平均出场的观众人数为56349人,也明显高于其他赛事。而在日本举行的1998年和韩国举办的2002年世界杯,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如位于首都附近的大型体育场),这两届的参观人数都远不及上一届。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如果世界杯在我国举行,经济的利益肯定能带来不少。 但另一方面,巨大的经济效益背后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支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据估计仅场馆建设就需投入1000亿元左右。如此巨量的资金投入不是哪个部门说能办就行的。
2、人口规模 国际足联规定,举办比赛的城市的户籍人口要在500万以上,而人口数量超过一亿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并不具备申办资格,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城市人口众多,但足球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举办顶级赛事的要求。而广州、成都等常住人口不足千万的城市则不符合申办条件。
2013年,中超联赛在广州越秀山球场进行最后一轮联赛时,由于现场观众未达到预期人数,甚至出现了座位空荡荡的情况,可见普通中国人对于足球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当然,这可能也和队伍实力有关。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中国队首次闯进决赛圈,当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连农村的大伯大妈都不惜花高价看央视转播的比赛。然而12年后再进决赛圈的球队却再也激不起国人的热情了。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只有3.67亿人,占比26%,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另外,在足球氛围方面,与欧洲和南美等地相比,也是云泥之别。即使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潜在球迷群体,但绝大部分人的实际观赛经历却很少,观赛习惯也没有形成。所以一旦举办世界级大型赛事,这部分人是否愿意掏钱买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