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向谁谁致敬?

劳洁敏劳洁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里,有这样一句话——“他让人民吃饱了饭” 作为袁老师的徒孙(我是杂交水稻第三代),看到这句话很不是滋味。 这不是说袁隆平不够伟大,而是说这个节目没有找准感动中国人的定位——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农民和政府的共同功劳,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中国自建国以来就有“保证粮食产量”这个国策,这个国策的最高指标是2亿吨(当然随着人口增长这个指标已经过时了)。为了达到这个指标,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线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措施。这些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命运。如果没有这些运动,中国人民现在可能还生活在饥荒的恐惧中;如果没有这些运动,也许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代人不会有机会读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

说“他让人民吃饱了饭”就像说“朱自清先生让我们吃上了饭”一样缺乏敬畏感。 “禾下乘凉梦”“稻田飘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用一生推动了世界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重要贡献。他是现代神农氏,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神农氏的后代而忽略了我们民族这个伟大的起点——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定居种植水稻的时候,正是我国中原文明出现的时候。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靠的不单单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工作者,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可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用汗水浇灌水稻的基层农技人员,也可能是像节目中的赵振洲老师那样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袁爷爷故事的教师。

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感动,但有时候我们被那些所谓“小人物和大事件”感动了之后很容易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我们能够征服饥饿和建设家园全靠袁先生的灵感乍现或者某个领导的一句话。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应该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一粒粒种子,一筐筐稻穗,它们背后是无数个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们。

谷胜迎谷胜迎优质答主

我感动了,也震撼了!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个节目的意义的。 这个节目里的人不是最苦的那一个,但绝对是最难的那一些之一。 我想说的是“感恩”和“奉献”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 在电视上播完以后,我就立刻去了网上搜索关于他们的信息,看了好多视频。 “我要用我的生命去帮助别人,如果我不做救援工作,那么我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是他们的初衷。 他们不是军人也不是消防队员,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志愿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