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体育课怎么安排?
复课的第一个周五,北京市育才学校的体育课上,大家跳高时“横飞”跳远时“漫天飞舞”。体育老师魏彦英说:“同学们太久没上体育课,刚开始锻炼有点生疏,我提前把课堂安排得稍微缓和些。”
疫情之后的体育课怎么上、运动总量如何安排,成了老师、学生乃至家长们面临的新问题。“眼下,孩子们的心情有些错综复杂。一方面,长期‘宅’在家里,运动量不够,体质有所下降,需要增加运动;另一方面,防疫需要,户外活动又不得不适当减少。”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王登志说,“权衡之下,我们希望孩子们更多动起来,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今年五月初,我们就制定了复课后的‘体适能’课程方案。”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二学校副校长李丹介绍,复课后,学校每天上、下午各有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活动和拓展性活动,基础性活动为体能课,拓展性活动根据学生需求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体育课上,学生须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其实,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把动与静、户外与室内更好地结合起来,成了他们重新上体育课后的第一堂课。“体育课程恢复性教学,需要更充分的时间来调整运动项目。”杨镇中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王兴宇说,“下一阶段,我们将尽量增加户外体育课时,适时展开集体运动项目。”
“经过一个超长假期,孩子体能有所下降。”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副校长宋晓利介绍,学校计划组织低年学生先进行体能恢复性训练,再逐步进行篮球、跑步等常规课程;对中青年学生进行跳绳、速跑、武术等项目教学;高年级学生则开展羽毛球、操类等项目教学。据悉,学校还在操场设置了分区域、分班级的运动场所,避免交叉往返。
李丹说,接下来,学校还会针对线上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等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也将加强健康知识教育,适当开设病、疫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能力。”王登志说,同时,“体育是良医”等活动将更广泛地开展,“让孩子多多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更懂得健康生活、强健体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