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点在中国是几点?
这个问题,得从两点来理解:
1、“十九点”是什么意思;
2、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二十四小时制的。 首先明确一点,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制,其实来源于英国,而不是来自于美国。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现在世界各国使用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其实源于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3月,法国和英国在法国北部发起袭击,试图进攻德国,这次突袭代号为"黎明行动"(the Dawn Patrol)。因为时值黎明,因此英军将这次突袭标注为05:30,而法军也将此次突袭标注为14:30。 当时,英法两国的电报通信是非常迅速的,但是,由于两国使用的计时系统不同,因此需要约定一个时间标准,否则信息传输会出现巨大的误差。为了统一计时,英法和比利时联合发布了一个公告,规定所有军事邮件和公用电信中发出的时间均为"本地时加8小时",也就是比当地实际时间晚8个小时。
比如,对于英国来说,"本地时加8小时"就等于"减去2分钟并且再加8小时",即把原本14:30减去2分钟得到14:28,再把14:28加上8小时得到次日02:28。 而法国作为另一东道国,采用的计时方法就是"本地时加7小时",也就是说,他们比英国早7小时。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当天14:30就等同于次日的05:30。 就这样,通过约定,英法双方的时间计入了对方的邮政系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
不过,当时还没有普遍使用无线电报,所以这种规定只能限制于陆路邮寄和有线电报。对于海上和空中,仍然各自记录自己的时间。直到一战后,大多数国家才逐步统一采用北京时间。 而我国在一战中还是清朝末年,没有使用公历,而是使用农历纪年。也就是说,清末民初的中国采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计时系统——西历和阳历(公历)并行,农历独自记年。
后来,袁世凯称帝,为了和西方保持一致,准备采用公历,但又担心民众反抗,于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办法:以民国元年为始,同时纪念孔子诞辰,每年的9月28日为孔诞,全国放假一天。而这一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七,这一天的公历时间每年都不一样,直至1935年后才固定为9月2日。 到了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采用公历作为法定国庆纪念日,并规定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法定休假时间为三天。这样,公历就正式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通用计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