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体育阴盛阳衰?
1、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仁、义、礼为核心内容的道德伦理,而西方文化推崇的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内核的价值观;
2、竞技体育的核心是竞争,竞技体育的本质是社会个体的博弈,在这一点上,中国文化更愿意退守其次,让位于更加“文明”的竞赛方式而非武力解决争端,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不以势利使人服,以德服人天下悦”的体现吧(《论语·颜渊》);
3、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倡导体育运动与政治、宗教分离,而中国文化一向是有别于西方的“文教”传统,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我们都能发现体育和政治、宗教在中国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甚至互相交织的状态——这恰恰和西方社会极力避免这些因素介入到本应纯粹的体育竞赛项目中相左;
4、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时的头等大事,而竞技体育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成绩谈何容易,而且当时还面临着“输不起”的心理包袱和“赶超”式的发展路径(也就是要争取最快时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这种紧迫之下,自然体育项目中的“竞”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追求“全”的项目显然更容易出成绩和提振民族精神,于是出现了像刘长春这样的孤勇者——他是中国奥运史上最孤独的人,也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赛的运动员——“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风雨凄迷。须信春风自会有多情。”(梁实秋《奥运回忆》)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奥运会并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另一方面这种“赶任务”“求全不求精”的选拔方式也埋下了日后中国体育“一大串冠军”的遗憾和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