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场馆如何运营?
这个问题,我经历过,也正在经历着。 先说结论:不解决体育场馆的运营问题,再多的场馆也是浪费;而解决运营的问题很难,需要多方面配合和支持。 我经历的场馆是位于高校内的,所以情况可能有差异。
一、赛事活动 1.1 学校内部赛事 一般由体育部负责组织举办,经费来源有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每个学校都给体育部门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器材、赛事奖金等),还有企业赞助和会员会费收入。 1.2 外部赛事 外部赛事主要包括高校联合赛事和其他邀请赛两种形式。高校联合赛事主要有高校联赛和校际联盟赛两类,其他邀请赛主要是和企业合作,以商业代言的形式举办。这些比赛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校方赞助、政府拨款、合作商提供的资助或者奖品、门票收入等。由于部分比赛有较高人气,宣传效果较好,所以部分赛事能回本甚至小赚一笔。但绝大多数赛事都是亏本的。 场地租金和工作人员工资是固定开支,每场赛事都要支付,多赛的场次除了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外,没有什么额外收益。
二、培训项目 包括俱乐部培训和学校招生两个部分。
三、体教结合 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课和社团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同时配合专业运动员选拔及体育特长生录取进行团队建设。 四、体旅融合 我经历过的场馆并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尝试。
现在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另一个场馆,因为地段优越,交通便利,有湖景房和湖岸线,又临近大型购物商场,因此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民宿、游艇、温泉、拓展等业态,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