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边线发球几秒?
国际篮联最新规则,14 条对篮球比赛场地、器材和服装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对场地的尺寸、球门的距离及篮板的高度作具体规定和要求。 我们只能从历史发展来研究这个问题了。 在最初发展篮球这项运动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场地设施简陋,所以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当时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都没有固定位置,只是后来足球逐渐发展成现代足球,而篮球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篮球。 直到70年代,世界篮联才第一次明确了球场的大小,篮筐高度,全场比赛时间等(具体参见下图)。 而我国正式加入世乒联合会的年份是1973年,因此我们使用的这套规则肯定是晚于这种规则的制定时间。当然,也可能跟中国国情有关系,中国一直沿用一套规则直到篮球运动普及为止,也就是说从最早的有统一尺寸的乒乓球,再到后来的羽毛球,以及现在发展成熟的篮球,都是按照中国这套规则执行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按中国国情”呢?为什么是“我们的”规则而不是“你们的”或者“他们的”规则呢?这里就涉及一个规则主体的问题——“谁主修这条规则”? 其实,无论什么规则,都必须有主体去执行并实施,否则就是空谈。就像法律一样,你必须遵守才能有效。而体育规则也是如此,只有有人去执行这个规则,这个规则才是有效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球队完全无视对方在界外手抛球,那么这个规则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之所以说“必须有人来执行这条规则”是因为这样能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大家按照同一套准则去做,才能保证胜负的公正性。
至于规则主体的选择上,肯定是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员是比赛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于竞赛过程的熟悉程度以及身体和心理承受力都高于其他人;其次是裁判员,裁判员虽然不需要像运动员那样熟悉具体的项目规则,但是他们必须了解最基本的规则内容以便于执法时正确判罚;最后可能才会涉及到观众以及教练,因为他们既不可能像裁判员那样系统学习和掌握规则内容,又不像运动员亲自参与过具体规则的执行,所以他们对于规则的理解往往是最肤浅的,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