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体育局效益如何?
我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省体委,2003年到省体育局工作至今。
一、关于经费 当时国家没有明确军队和地方政府体育部门的经费预算范围,我们只好参照民政部的标准去申请。这样,我们的经费申请比军队高出一个档次(军队的文体活动费是按照军事训练的定额标准确定的),但相比地方民政部门还是低一些。记得省民政厅一位厅长开玩笑地说:“你们搞体育的,钱要少给点,不然把你们养肥了,以后活动就多了嘛!”当然,这只是在内部自嘲。
后来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后,规定总局直属单位收入归中央专项拨款,省级以下(含市级)体育局的收入上交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由此,省级体育部门经费短缺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虽然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概念的提出,各地纷纷成立体育产业发展公司,尝试通过市场手段筹集资金,但收效甚微——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反而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大量资产流失。
二、关于场馆 广东省有中国广州体育学院一个本科院校,三个专科学校(现已并入广州体育学院),还有6个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这些学校、机构共有场馆设施几百个,基本能满足训练参赛需求。不过,这些场馆并不是属于某一个具体单位所有,而是由各级领导直接分管,各个部门共同使用的公共财产。在分配和使用上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三、关于人才 广东的教练员队伍总体素质较高,但结构不尽合理。个别项目甚至没有能带全年的主教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且年龄结构不均衡,老队员比例偏大。
四、关于项目 广东的优势项目是羽毛球、乒乓球,这些项目培养一个世界冠军不难;潜优势项目是游泳、跳水、射击,这些项目中拿两三个世界级金牌不成问题,但后劲不足,难以长期保持优势;特色项目是大球项目,尤其是足球和篮球,尽管一直难于突破,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