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旅游体育发展趋势?
我首先想到的是,当前中国旅游体育的发展还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者根据其出游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访问者和度假者两大类;而按照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则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我国旅游行业的统计中,将旅游者分为两个类别,即“入境旅游者”和“出境旅游者”,这两个名词的英文对应都是“Inbound Tourism”。但根据我们一般的理解,所谓“入境旅游者”应该是指外国来华的旅游者(Foreign Tourists),亦称“外宾游憩者”或“外旅”,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出国旅游”也就是指这类游客—他们是为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目的而跨越国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非商务活动的人。这里的 “出境旅游者”应该指的是中国人(Chinese Tourists/ Travelers),亦称为“中国公民出境游”。
基于这样的分类标准,我认为当前中国旅游体育的发展大致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从总体上说,国民收入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出国门,前往其他国家从事短期观光、探险、徒步、登山、露营、漂流、潜水、滑翔、速降、滑雪、滑冰、放风筝、骑机车、乘热气球等活动;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欧间贸易交流的不断扩大,每年涌现大量的“背包客”“自助游”。这些人就是旅游体育的消费市场。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旅游者还是旅行社,其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以提供“目的地”服务为主,所以,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局限性。要真正从供给方面推动旅游体育的发展,我们还不得不依靠另外一股力量——那就是依托互联网兴起的新兴电商企业,比如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
这些企业的出现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资讯平台和在线预订工具,另一方面,他们在挖掘用户数据、开展用户调研基础上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推出产品,并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扩张市场份额,这对传统旅游行业来说可谓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
在这些企业崛起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其实它们正在逐步融入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携程为例,除了传统的酒店机票预订之外,现在它已经涉及门票、跟团游、租车、旅游咨询、广告营销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覆盖旅游住宿、交通、票务、线路定制、综合出行、旅游零售等六大业务板块。
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尽管目前这些新兴的在线旅游平台已经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实力不容小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所赖以起家的基础依旧是“机票酒店预订”。对于旅游体育而言,他们的进入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并非如入无人之境。
首先,这些电商平台虽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但他们无法像传统旅行社一样能够深度挖掘用户的旅游需求,进而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既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
其次,与传统旅行社相比,他们在签证、机票、酒店等产品层面确实具备成本优势,但由于其销售模式侧重于渠道和销售终端,且需要支付流量成本和用户体验管理费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让利于消费者仍然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难题。
最后,与线下实体旅行社相比,他们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服务能力,这对于崇尚“体验经济”的旅游体育来说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当然,这些互联网企业有着传统旅行社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世界变成一个大公园,让人们随时随地上网就能“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