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就是这么残酷?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或许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我国足球运动开展得较为普及的大中型城市,青少年中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男孩儿大概占30%-40%左右;而经常参与篮球运动的呢,大概是50%-60%。这个数据也许不是多么可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在青少年阶段,选择打篮球的孩子显然比踢足球的多。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体育老师“指哪打哪”的习惯性指导思想导致的选择偏向。在很多学校里,体育教学组织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老师负责授课。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对同学的身体状况、技术能力等都比较了解,因而在选运动时自然倾向于让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孩子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否则就是麻烦)。然而这样的模式就造成了足球运动员选拔的降低。因为足球运动对体能要求很高,而且需要较为扎实的技战术基础作为支撑。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篮球可能更容易上手,也更易于形成竞争力——在班集体内部比赛的时候,一个会打篮球的孩子往往可以让那些身体素质一般的孩子望尘莫及。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投身到篮球场,却越来越少的人选择足球场……
当然这并不是说足球就容易多少,相反,足球的训练更注重团队配合和执行力。只不过,在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非竞争性的体育项目,从本质上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